
紀錄片《拯救唐人街》 導演陳燮堃:如果華人團結,蒙城唐人街就不會消失
来源: 顏亮, 《新華僑網》 三年前開始拍攝,是為了紀念死去的唐人街前輩;唐人街正遭受大開發商的不斷侵蝕;而大疫情期,亞裔仇視事件令片子有了新的內涵。 蒙特利爾人陳燮堃(Jimmy Chan)拍攝的紀錄長片《拯救唐人街– 龍的傳人,Saving Chinatown》正在加中國際電影節(CCIFF)展映,這部片子的導演陳燮堃和嘉賓讓-飛利浦·里歐佩爾(Jean-Philippe Riopel)日前接受了加廣中文台的訪問。 做為第三代華裔,陳燮堃先生的經歷頗為傳奇。 他祖籍台山,11歲來到加拿大。畢業於康卡地亞大學的工程質量控制專業,就職於老牌的加拿大航空電子設備公司(CAE)。 繁忙的工作沒有阻止他熱心關注唐人街的事務。他是蒙特利爾(滿地可)陳穎川堂公所主席。他曾是太陽馬戲團的舞蹈編導顧問。他也是蒙特利爾“龍舟節”和唐人街“醒獅隊”的創辦者、熱心參與者。 他帶領的火鳳凰武士龍舟隊多次代表蒙特利爾參加國際龍舟比賽,並且獲獎。 《拯救唐人街》是他的第一部紀錄片長片。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embed/swZbUZsNF-k 拯救唐人街為何如此重要? 陳燮堃介紹說,三年前,他開拍這部紀錄片,為的是紀念去世的唐人街前輩,比如他祖父的弟弟,也就是他的叔公,他的父親和岳父等人。 在他看來,華裔前輩們一生辛勞,參與了加拿大的建設,參與了蒙特利爾的建設,建立了唐人街,但他們遭受了非常不公正待遇,嚴重的歧視。而且,他們生前很少對人講述自己的經歷,因為他們覺得這會破壞華裔的形象,會給下一代帶來負面心理影響,他們希望後代為他們感到自豪—— 也因此沒多少人了解他們內心的煎熬。 陳燮堃告訴記者,自己的叔公十幾歲就從台山坐船,渡過太平洋來到加拿大。一路上,有一同前來的勞工死去,屍體被直接丟進大海。他的叔公後來在蒙特利爾挖金礦,天寒地凍,他沒有足夠的衣服禦寒,很多時候靠吃糖來保持體力—— 後來他得了嚴重的糖尿病,被迫截肢。 再比如,他的岳父曾經擁有蒙特利爾唐人街第一間麵條加工廠,還有雜貨店和蔬菜種植廠,但結果,因為政府要收回他所在的那片土地,他只好搬家,重新開始。 很久以前,我就有這個想法,總有一天,要講述他們的故事。這個故事中有種族主義,種族歧視,過去一百年,少數族裔的經歷大致相似。 唐人街對我非常重要。它是我們的根,是我們的家,是我們的文化歷史,對我們非常重要,要傳給再下一代的。 陳燮堃 同時,他強調說,多少年來,唐人街也是很多新移民最先落腳的地方,他們是從這裡開始安頓下來的。 […]